[16]从督俞行七椎下,去脊中二寸,正坐取之,膈俞穴也。 [3]从曲骨上行,在脐下四寸,中极穴也。
【方歌】追风散用川郁金,皂刺大黄研末匀,初服消风次用此, 共为细末,酒打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[2]针二分,惟牙痛可灸,余证禁灸。
[12]从建里上行,在脐上四寸,中脘穴也。宣软为顺,坚硬如石者为逆。
<2>先令病人以两手攀绳,足踏砖上,将后腰拿住,各抽去砖一个,令 病人直身挺胸,少倾又各去砖一个,仍令直身挺胸,如此者三,其 足着地,使气舒瘀散,则陷者能起,曲者可直也。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,俗名髀缝。
[15]从阳白上直行,入发际五分陷中,正睛取之,临泣穴也。[2]既非外感六气,又非内伤七情,但因饮食不节,伤饱失饥,起居不慎 ,劳役过度,或遭击振,或被刺损,以其邪无定体,故或成内障,或 成外障之病,当细察其所因,则病无遁情矣。
[3]其支者,循胸中出腋下三寸,即天池穴处也。【方歌】牛黄青黛散硼砂,冰片朱砂中白加,龙骨共研为细末,一方用芥菜子捣面,烧酒调敷黑肿处,。